圖為演員表演的臨武小調《盜花》。本報記者 李健 攝
  本報9月15日訊(記者 李國斌)今晚,在湖南大劇院舉行的“歡樂瀟湘”大型群眾文藝匯演決賽郴州專場,來自汝城縣熱水鎮高灘村的5位畲族山歌傳唱人一展歌喉,深深吸引了現場觀眾,也讓許多觀眾知道原來還有畲族這樣一個少數民族。
  據介紹,畲(shē)族,是湖南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,約數千人,主要分佈在炎陵、汝城、桂東等地。汝城縣高灘村有1000多畲族人,畲族傳統文化保存完好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畲族山歌。
  畲族山歌最大的特點是自由唱,無譜無詞,歌詞曲舞都是根據日常生活和勞動情景自編的。畲族山歌目前是郴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61歲的藍秋秀,是畲族山歌的傳唱人。她告訴記者,畲族人從小就學唱山歌,男女老少人人都會,她3歲的孫子也會唱幾首。
  “酒盃圓圓向著上,裝著好酒噴噴香,雙手捧酒敬客人,一敬客人高官做,二敬客人福壽長……”臺上,她們身著畲族的民族服飾,在藍秋秀領唱下,唱了《砍柴歌》、《敬酒歌》等3首歌。或合唱,或對唱,婉轉的歌聲唱出了畲族人的熱情和好客。
  此次參與演出的5人,還有藍秋秀的妹妹、女兒。她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,藍秋秀種了3畝田,“來長沙演出前剛收割了一半,剩下的要等回去才能收。”
  當晚,來自郴州各個階層的群眾,共表演了12個節目,涵蓋合唱、歌舞、小品及戲曲等多種類型。臨武小調《盜花》、昆曲《牡丹亭·驚夢》、嘉禾民歌《姐姐出嫁》等,體現出濃濃的地方特色。
  郴州市群藝館有關負責人說,今年“歡樂瀟湘”群眾文藝活動開展以來,郴州市掀起群眾活動的熱潮。據不完全統計,該市舉辦各類演出比賽活動400餘場,參演團隊達300餘個,新創節目近200個。  (原標題:畲族山歌勝天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tfieslrgds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